我一個人在房間練琴,感覺他們來了,幾乎貼著玻璃,一群黑壓壓的高大陰影,我身上停滿他們收起翅膀的視線,他們對彼此輕呼:「神童啊,神童……」即使他們彷彿是從另外一個時間窺探我,我仍被鼓舞了,彈得越發起勁。有時我對自己這樣的反應感到羞恥。
音樂教室教學用的琴房有三間,每位老師都有他們專屬(或習慣)的一間,就好像貝類有牠們的殼;又或者動物園裡紅鶴之於牠們綠色的水池與假山造景,我們很難將他們分開來思考。第一間琴房在最外側,能夠直接採光,鉛筆、節拍器,甚至裡頭的人、頭髮的細節都異常清晰,鋼琴、人和音樂都是陽台邊輕微擺動的植物。第二間,牆與門特別的白,琴蓋上鋪白蕾絲,琴聲也是白蕾絲,女老師喜歡穿淺色洋裝,所有上課的小孩子背都直挺挺的。進門數來第三間,窄小、三角形格局,牆上貼滿黃褐色吸音棉,其中一面是落地透明玻璃,旁邊接著音樂教室的櫃台。這是我上課的琴房,可能因為又窄又暗,還足夠魔法的菌絲生長不致失效。那面落地窗讓我很在意。想到在裡頭上課,就像櫥窗裡擺設好的人型模特兒,或是牆上複製畫裡彈琴的少女,讓我有種奇異的感覺:它像超市生鮮商品緊緻的保鮮膜包覆我,我有點喜愛這種能夠半透氣的看穿。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看圖彈出最初的音符
我的鋼琴老師是個女高音,說話也唱歌似的。長大一些,知道她是新疆人(也就是某種外地人),這或許能說明為什麼在我耳裡,字詞被她說出時都有異常而美好的質地。不僅是她的溫柔更是她聲音的悅耳,讓我特別聽她的話。後來,我們全家去聽老師的獨唱會,一首她唱了小白菜,唱一個多舛小孩兒的心事,唱得我心裡都黃了枯了,想掉眼淚,又怕給大人笑,小小年紀能懂什麼辛酸,僵持在座位上覺得自己也是株沒人心疼的小白菜兒。妹妹後來也給她教,也喜愛她,卻是因為她長得像那時妹妹迷戀的電影女主角。這個小祕密妹妹長大了都不許別人說。
我的第一本鋼琴譜──同許多人一樣──是橫式的、偏黃的紙,印了幾行放大的五線譜,上方是不成比例的版畫插圖。開始每首曲子前,老師都會帶我看那些圖,要我說在裡面看見什麼。我不會說,她就說給我聽。大多時候,我死命閉著嘴瞪大眼睛,在她的帶引下神遊其中,也看她白皮膚、透出青青血管的手伸到我的胸前,示範紙上的音樂。像一朵開展開來的紙鶴,她的手肘、手臂放鬆地移動──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感到害羞,只記得自己不自覺把椅子往後移了又移,不敢呼吸。儘管如此,那些圖還是令我極為著迷,甚至忘了窘迫。我合理懷疑自己是看著那些圖彈出了我最初的幾個音符。那些極簡單的旋律不記得了,但我記得油墨暈開、細線條的小溪、農村,還有老師原子筆輕輕劃過的足跡。
窩在琴房的童年午後
小學放學的早,大中午一半低年級學生會從教室一擁而出。我和我們路隊的同學(我們輪流保管黃色的路隊旗)在十字路口鳥獸散,回家、去安親班,我到音樂教室練琴等爸媽下班。
我生來喜歡鋼琴這樂器,說不明白原因,因此我也無法同理一些不喜愛它的孩子的感受。一天,我問妹妹:「鋼琴這麼好,為什麼你不喜歡呢?」她回答:「或許吧。但為什麼我一定要喜歡呢?」我登時語塞──但這怎麼可能呢──可是我似乎又長大了一些。那幾公分或幾公斤的改變在於:離開那個,最初的小小孩們固執認定彼此同在小天地,一個一樣快樂一樣哀愁的小宇宙。
直到現在,我無法想像其他可能,度過那些彷彿沒有盡頭的童年午後。我窩在琴房,把它當作自己的小巢。小時候身體小,在小空間裡能感到安全,我也喜歡躲在被子裡,通過它顏色迷茫的光玩遊戲,流著汗像隻鑽過潮溼洞穴的蚯蚓,想想是同樣的道理。房間與巢的區別在於,環境本身的重要性,連書包、上一個小孩忘了帶的琴譜都有它們該在的位置;一切未經這隻小獸的允許是不能更改的──他會不厭其煩地回復那些理想的位置。
練琴到一半,有時像小狗趴到鋼琴底下的地板上,鍵盤成了這地下屋的屋頂。因為光著腳丫子,地毯纖維的觸感,以及踏板的冰涼(如果我夠努力去搆到它的話)不知覺間滲進曲子的編織,難以抽替出來。有些作品發熱、酸痛、飢餓、潮溼──像海灘散步無意留下的曬痕或跑進鞋襪裡的沙粒──並不來自音樂本身召喚的感觸,而是其他感官無意收進的音響。
有時邊彈琴邊發呆,有時把下巴放在琴蓋上,看著自己黑黝黝的倒影想事情。那時的我還沒有接觸文學和寫作,所有新的曲子對我非常重要──即使後來的樂譜沒有插圖了,它們還是不斷擴張我幻想的景深,一段又接上一段沒有底站的鐵軌;沒聽過的音樂在繭一般琴房的白牆鑿開許多門,我不只用耳朵竊聽門另一邊的動靜,從門縫底下偷看是誰的腳經過而不停下來,我會小心打開門,只伸出手到另一邊觸碰它們,並記憶那些肌肉運動的方式……。小時候大多的曲子至今我仍能默背出來。
熟悉樂譜的擺放順序
我和音樂教室櫃台接電話的姐姐和收學費的阿姨熟絡,她們或許認為我古怪可愛,她們或許需要在單調的工作中,找一些能分心的樂子打發時間。我喜歡看她們蓋藍色印泥的收費章,我習慣自己一次蓋完一排。我喜歡聽她們拿出鑰匙泠泠作響,輕碰冰涼玻璃櫃的聲音。櫃子裡面擺滿各種累積點數兌換的禮物,那就是孩子們魂牽夢縈的精品店了。不過,會開始與她們打交道,是因為我常和她們借書架上的其他樂譜。我對它們的顏色和擺放順序都非常熟,像熟悉家裡魚缸裡養的每一條金魚。
我總是假裝無意走過所有的琴房(他們不會留心你這樣的小孩兒的,偷看是什麼樣的人在裡頭彈琴,然後把他們習慣的琴房記起來;他們像租屋的房客。我喜歡看他們偷懶,看裡面發生的戲碼。有一次,我看到一個一個女孩若無其事讀著譜,手卻在底下和一旁的男孩牽著,我有點明白又有點不確定這是什麼樣的情況,整個下午沒法專心。雖說如此,我的初衷其實只為偷聽他們彈琴。別房流溢出不認識的旋律,讓我既羨慕又著迷。不知道是因為那些陌生的人還是他們所彈的曲子,每一個句子都新鮮極了。我在書架裡尋找那些一閃即逝的背影,一本接著一本半讀半彈,下午時光就花光了。
首次感到孤獨與忌妒
其他孩子的下午是怎麼度過的呢?這幾乎是一件神祕透頂的事情。我的朋友們從來沒有分享過這樣的話題。(這一堆小棋子完成一局後,就只是收起來,等待隔天再重新擺一次新局。)我對這樣的事情也不大熱衷。直到一個大熱天的下午,我的幾個好朋友約去打躲避球,他們或許知道我下午總有安排,就沒和我說。不巧讓我知道了,我驕傲得不願說出自己也想參加的念頭,在音樂教室,一個下午沒法坐定下來。這是我第一次感到孤獨與忌妒。
可喜的是,其餘的時候都是愉快的。尤其每一本樂譜被用完時刻。由厚到薄逐漸減少,最後,我會看老師把它闔上,離開琴房,去我所熟悉的書架挑樂譜。貼在玻璃偷看,她的手放在哪個位置上?我緊張又興奮,手都冒汗了。然後她會走進來,帶著一本封皮嶄新、書頁硬挺的樂譜。我假裝沒有見過它,做出一陣困惑交雜幸福的表情,在心底卻感到勝利,和這個老朋友交換一個有默契的眼神。
漸漸在這裡有了名氣。由於我進步得快,下午又鐘表般準時出現,在一些大人之間就──他們多半有和我年齡相仿的小孩──口耳相傳起來。有時我在琴房外的貼皮木桌上和其他小孩寫作業,有時透過琴房方型的玻璃看他們來來往往,接孩子,忙亂不忘和其他家長聊上幾句。話頭離不開孩子,逃得快的小子早躲了去,被逮住的只好忸怩不安地在原地聽自己被用第三人稱品頭論足。大人喜歡湊到門邊看我彈琴,也拉他們不情願的孩子一起看。看完我的「表演」,那些孩子就要遭殃了。父母恨鐵不成鋼,指責孩子偷懶、不成材;孩子認為父母功利計較,甚至當自己成了別人家的孩子。於是,他們開展一場持續至成年期的對峙。他們並不知道這樣虛幻的夢想是幸福的。
享受被窺探的優越感
很多孩子和我是親密的好朋友,不愛練琴,這也沒什麼。我們會在琴房裡說悄悄話或瞎起鬨:什麼事情都很了不得,而且需要開會討論。視情況,我們會去祕密基地,音樂教室的地下室。開門就衝出厚重的霉味,紅色地毯赤腳踏上去永遠潮潮的,像短而韌的草,這地底洞穴裡要是冒出石筍鐘乳也不奇怪。從前是勞作教室,多年沒再使用,白板還有很多隨意擺放的桌椅留著──孩子最愛這些可以任意變造的地形,他們變造它然後進入彼此約定好的情節。最幸福的時刻是和同伴一同躲進那些桌椅圍出的堡壘,並且偷看其他同伴經過時他們的腳指頭。
我們的分身,都還留在地下室裡,擴建它,直到它來到每個我們行走過的地下。在地上受了陽光,身體就變大了。這是後來的事。孩子也有分開的時候。我一個人在房間練琴,感覺他們來了,幾乎貼著玻璃,一群黑壓壓的高大陰影,我身上停滿他們收起翅膀的視線,他們對彼此輕呼:「神童啊,神童……」即使他們彷彿是從另外一個時間窺探我,我仍被鼓舞了,彈得越發起勁。有時我對自己這樣的反應感到羞恥。
家長不會因此感到更快樂,而是在與孩子與其他家長的交鋒中感到挫敗。但這些我並不太在意。我的罪惡感來自於我的同伴,因為和我比較而被教訓的同伴──我享受著,看起來一定是驕傲極了,好像關起房門都與我無關。如果是我,我一定不願和這樣的孩子來往。但我的同伴不是如此,甚至,他們用帶有微微歉意的笑容,和我一起等大人們結束他們的聚會,一起分享脆脆的豬耳朵餅乾。
(中國時報)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
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
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
ONEAD_slot('div-mobile-inread', 'mobile-inread');
});
}
- Mar 24 Thu 2016 07:24
小鋼琴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